云南省博物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6393号,成立于1951年,是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6万方米展厅面积达方米。
建馆以,经过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等方式,云南省博物馆已经收藏了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总量23万件套;其一级文物509件套;二级文物1396件套;三级文物件套。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达到150亩,主体建筑设计理念源于云南著名的石林自然体态,外形呈正方体,面呈回字形,馆内有4个主要展览室。这是一栋取意自云南彝族一颗印式的传统民居建筑,呈现出石林风化后峻峭嶙峋的体态特征,也彰显着红土高原的独特美感。
博物馆建筑形体采用纯粹的正方几何体,外墙交错折叠虚实相间,隐现着石林风化的特征;庭空间高大,建筑空间组织层层相扣,展厅回廊庭紧密相连;外表皮采用镀铜色金属穿孔板,犹如一层古滇的神秘面纱,等待观众领略古今文化的交会与融合。
云南省博物馆拥有六大基本陈列远古云南史前时期的云南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南称雄汉至魏晋时期的云南妙香佛唐宋时期的云南开疆戍边元明清时期的云南风云百年现代时期的云南讲述了从古至今云南大地的悠久历史;专题展览窑火斑斓云南省博物馆陶瓷精品展展示了云南省博物馆藏的精品瓷器;位于一楼的4个临时展厅常年展出不同的精彩展览。
远古云南
远古云南史前时期的云南展览围绕重大地质发现重要遗址,展示云南史前时代在世界的重要地位,展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渊源背景下人们的生生活宗教艺术和文化差异,这个展厅是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展览的一大亮点和重要的科普教育展览。
该展分为生命大爆发恐龙世界从猿到人新石器时代4个部分。展示云南享誉世界的远古生物与地质人类起源与民族多元格局形成原因等内容,展览以沙盘文物模型影视资料场景再现高新电子设备等等际前沿的技术,展示云南独特的地质发展史和地理地貌特征及其在生物发展史人类发展史民族文化多样性方面独特的价值。
文明之光
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展览分为云南青铜器时代的开端云南青铜时代概况西南夷的翘楚滇汉代的益州郡4个部分,通过生动的历史事件形象化的展现,以及精美文物的直观陈列,做到历史感与审美效果的统一,使观众重返古滇,重新认识云南青铜文化的光辉灿烂,感受云南古代文化与内地的息息相关,华文化多元一体进程的连续性。
云南省隶属边疆,历被视为蛮夷之地,但旧石器考古元谋猿人的惊人发现青铜时代的滇王金印横空出世,证明了云南远古文化的超前发展与青铜时代的滞后状态。
云南青铜时代以史记汉书对云南战西汉时期的重要文字记载为依据,汇集云南青铜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人揭露云南青铜文化的真实面貌;以全省为视角,以滇为重点,再现司马迁笔下神秘的滇是如何从一个的边疆部落一步步发展成为具有前家性质的酋邦社会,最终并入西汉帝大一统版图的具体历程。
南称雄
汉至魏晋时期,原政局动荡朝代更替频繁。在云南,盛极一时的滇王逐渐走向衰落,导致了青铜文化的没落。战乱加剧了人口流动,大量汉族迁入云南,为云南带了汉文化的春风。汉文化与云南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渗透,也加速了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步伐。
南称雄汉至初唐时期的云南展览分为汉民南迁南大姓霍承嗣墓大姓没落4个部分,以汉夷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主线,选择标志性的目的在于展现处于祖西南边陲的云南,自古以就与原内地的紧密联系。
妙香佛
妙香佛唐宋时期的云南展览分蒙氏崛起的传奇南诏历史的印记大理的沉浮佛陀的世界4个部分,主要展示云南唐宋时期约600年间的历史。展览基本按时间顺序分割,分别交代南诏出现的背景南诏的建立南诏历史的重大事件和大理的简要历史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生建筑服饰和俗等。
唐初,大理地区居住着白族和彝族祖先白蛮僰和乌蛮叟和昆明等民族,唐开元26年738年蒙舍诏统一六建立南诏政权,随后不断向四面扩张,其统治区域,至今云南曲靖地区,南达今越南北部,西南直达今缅甸曼德勒,北以大渡河为界,北达今贵州遵义一带。公元937年,段思建立大理,大理基本继承了南诏的领土范围,并一直与宋朝通好,保持着臣属关系。
公元1253年,忽必烈为对南宋进行包抄,渡过金沙江攻陷大理,大理灭亡。南诏大理自公元649年始,至1253年止,至604年,与唐宋王朝相始终。南诏与大理是云南地方文化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是疆域内文化充分融合,形成了今日云南多民族和谐统一的格局,其次是佛教在云南大力发展,成为教,大理段氏22代君王,有9人禅位为僧,云南大理也因此被誉为妙香佛。
开疆戍边
元明清被视为云南历史进程最重要的三个历史时期,在此阶段,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外民族大量进入云南,与当地土著居民一起聚居,繁衍人口,云南夷多汉少的局面被打破,形成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多民族融合格局。
此后,作为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包括汉族在内的26个民族4000万人口和睦处,在这些民族,有15个民族为云南省独有民族,他们和其他民族一起,创造了丰富绚丽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成为云南最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
云南行省元明清时期的云南梳理文献对各民族源流的资料,将历史进程云南各民族的文化真实面貌呈现出,以文物陈列和场景复制等手段,从历史和文化角度阐释汉文化进入云南并与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状况。
百年风云
百年风云现代时期的云南展示脉络依照百年历史的顺序,分为内忧外患倚剑南天燎原星火金沙水拍滇迤烽火曙光初现6大主题,展厅空间依主题演绎出暮色的古城灰暗的战场黎明的曙光3大氛围,巧妙地结合不同材质和灯光,述说空间的故事。
云南在现代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关头,曾屡屡显露出引人注目的锋芒。辛亥革命时期的重九起义,为云南奠定了良好的民主革命基础。
1915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起义首先爆发于云南,又使云南再次成为民主革命的主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由后方变为前线,在这里打响了人民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反攻第一仗。一二·一爱民主运动,使云南走上了争取民主和的道路。这一系列彪炳史册的重大事件,使云南一再成为现代史上反帝反封建争取民主与和的发端。
牛虎铜案
战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墓葬群墓坑最大,随葬品最多的24号墓。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牛。大牛与虎用模铸造,一次成型,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作为滇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几完美。
叠鼓形战争场面铜贮贝器
西汉叠鼓形战争场面铜贮贝器,高53.9厘米,盖径33厘米整器为上下重叠两鼓,用铜焊接。有底有盖,器内贮贝。两鼓器身纹饰相同,胴部各铸有羽人及木船图饰六组;腰部饰牛形和舞人形纹。足部及胴部上刻有以三角齿纹和同心圆涡纹为主的带形纹饰。盖上为战争场面,有人物二十二人,马五匹。盖有一骑士,形体较大,似为主将。此人戴盔掼甲,右手执矛,作下刺之状。贮贝器反映了步兵协同骑兵作战的场面,表现了一次战争的全过程。战场上攻守武器兼备,马战步战结合,距离武器与远程武器皆有,是研究古代战争的重要资料。
滇王玉衣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遗址6号墓出土的滇王玉衣由166片玉片构成,其包括69片规整的边角地带有穿孔的玉片,97片未穿孔玉胚片,仅覆盖了人的脸前胸部位,或称玉覆面。穿孔片未发现金丝痕迹,大概丝线麻线等穿缀而成。玉衣随葬是原俗,汉代的人们相信玉能寒尸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玉衣随葬有等级区分皇帝使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滇王用此葬礼,表现了汉王朝与滇的密切关系及滇王对汉文化的认同。
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宋代大理时期银鎏金镶珠金翅鸟,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金翅鸟梵名迦楼罗,被尊为大理的保护神,是佛教护法的天龙八部。传说金翅鸟原是一种很凶的大鸟,可慑服诸龙,体积很大,展翅时可达336万里,以龙为食,使龙族苦不堪言。后金翅鸟皈依佛法,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这座金翅鸟鸟头饰羽冠,羽翅向内卷作欲飞状,两爪锋利有力,立于莲座之上;镂花火焰形背光插在尾身之间,饰水晶珠5粒。制作时,先将头翼身尾分别锤刻,再焊接为整体,体态雄健圆浑,充满勃勃生机,工艺细腻,造型精美绝伦。
溪山行旅图
宋郭熙溪山行旅图轴兼以高远深远远构图法取景,层次分明。山石云烟树木古朴简淡,笔法雄健。画石以卷云皴为主,树木多虬枝,如蟹爪下垂。以淡墨勾勒山川烟霭,寥寥数笔,将峰峦之势烟云变化跃然于绢素。用浓墨写树,境界清幽,颇有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之妙。
图右下方署臣郭熙三字款,左上方有乾隆皇帝题画诗河阳行旅曾题句,彼似非真此是真,既曰似应犹未定,真呼欲问彼行人。并有题识向有题郭熙雪山行旅诗图,既无款识,笔墨亦觉纤弱,因未入石渠宝笈之弁。此图古淡雄简,似是河阳真迹,然细观题名又似后人补署者,仍致疑当故诗句及之。戊戌季秋月瀚,御题并识。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奉诏进入宫廷画。山水画师法李成,自创卷云皴,画树入蟹爪。其画论林泉高致总结了对山水画四季的审美感受以及山水画三远构图法。
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像
宋代大理时期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像,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阿嵯耶一名出自南诏图传,也被称为真身观音,为南诏大理时期独有,是佛教传入大理后世俗化的结果。
造像由纯金打造,观音高髻双辫,髻藏佛,手结妙音天印;它,上身袒露,下身着裙,裙饰阴刻U形纹;赤足,足下有方柱形榫头,身后饰银质长葫芦形镂空雕花背光。造像面相恬静,略带笑容,身段线条优美,长裙装饰如湿衣出水,被看作是最早传入云南的观音造像,貌如时人,透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被称为云南福星。
南明永历敕命之宝玉玺
南明永历敕命之宝玉玺,高8厘米,印面长宽各12厘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昆明五华山出土了残成两半的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之玉玺敕命之宝。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抵抗满清的政权,史称南明,其包括永历政权。朱由榔1623年11月11日1662年6月1日,南明末代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1646年至1662年在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
素胎镂雕瓷楼宇人物龙船
清代素胎镂雕瓷楼宇人物龙船。所谓 素胎瓷是指陶瓷以生坯入窑一次性烧造而成。这件素胎器物在生胚时雕刻,不挂釉入炉烧成。整件器物仅龙尾可拆卸,雕刻的是龙舟上宴客的场景。
船上塑有人像33尊之多,每尊人物高约6厘米,塑工精细,人物形象各异,无一雷同。舱外7人,或坐或站,意气风发;舱内帝王左手捋胡,五指分明,怡然坐于。身后有侍女士大夫酒保若干。整件龙船镂雕精致,集建筑人物与瓷塑艺术于一体,雕梁画栋,精美绝伦。盘龙的龙鳞胡须纤毫毕现,屋檐亭角的风铃在风轻颤,仿佛可以听到海上生明月的吟咏。
青花八宝纹抱月瓶
清乾隆青花八宝纹抱月瓶,高49.7厘米口径8厘米 底径16厘米。1961年云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从昆明市五华区废品收购站带回这件抱月瓶。这件抱月瓶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篆款,器身两面都描绘佛家八吉祥纹饰,分别为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画工以点染的笔法涂抹青料,欲模仿明代永乐宣德朝青花使用的进口钴料呈色效果。
◇ 本文部分信息源于云南省博物馆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